山中,那一座哨所
真佩服古人运用概念的准确程度:山东博山——山连着山、山挨着山。在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座小小的哨所,远离营房、甚至远离人烟。这就是我和七名战士日夜坚守的位置、日夜生活的地方。
(1985年5月在山东博山军部弹药库时的留影)
1984年8月份,我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这里的时候所见的都是什么呢?满野的起伏、满山的石头,几座铁丝网围着的弹药库。唯一值得夸耀的是:这里有一条能通过卡车的道路,这是为运送弹药专门铺设的,它的起点就是我们的哨所。傍晚,我们可以通过它遐想,想象它怎样弯曲延伸、怎样通过闹事——,哨所七个身强力壮爱动爱闹的战士憋得难受,自己动手整了一块20平方米的球场,竖立一个单腿的篮球架,他们经常在这块场地上发泄青年人过剩的精力。我们的吃水是从山下两华里处的一口废井里打上来的,这口井的水还特别“硬”,刚吃的时候,总得闹两天肚子疼。应该说连队对这些单独执行任务的战士还是照顾的,他们送来了17寸的黑白电视机。可在这山川起伏的地带,电视图像糟极了,不是把人物的形象拉长、拉宽,就是布上一层厚厚的雪花。就是这样,战士们每天晚上还抱着看个不够。我们哨所养了一只小狗,有的战士半开玩笑地说:别让小狗跟我们一起受寂寞了。他们蒙上小狗的眼睛送下山去,可第二天它又跑回来了,拱拱这个,舔舔那个,竟使好几个战士掉下了泪——说到这儿,大家一定会说:你也太苛刻了,即使都是真的,也不能这么说呀!我是从地方直接考入部队院校的,由于缺少磨练,至今还学生气十足。这就是我用当时那种眼光看到的。当时,我还想到中学时代的一些同学,他们有的可以在工作之余到公园、郊外小憩,尽享大自然的恩赐;有的可以在柳荫下幽会,尽尝爱情的甜蜜;有的可以在理想的岗位上施展抱负。我自己并不娇嫩欲滴、怕苦怕累、见异思迁。我并不留恋“春江水暖”、“花前月下”。但我毕竟十年寒窗苦读、三载军校栽培,我毕竟有我自己的追求啊!难道在这荒山野岭、方寸之地能找到我的“价值”?我抱怨自己:路走对了,门进错了。有的时候也想,为什么与其它院校分配来的干部坐在一起,他们似乎充实得多?难道仅仅因为我是一个“山里人”?
今年初,我连续收到了几位赴前线的院校同学的来信,闻着那信笺上的硝烟气息,读着用血与火凝聚的语言,我经常被感动着。静下来的时候,一个个熟悉的影子在眼前晃来晃去,好像这个问:宇航员呀,你觉得吃亏吗?那个说:你想从坡上滑下来吗?这以后,我又读了一本《南疆长城》的集子,再次反省自己。马平和我的处境差不多,年龄一般大,他在前沿阵地上没有下来,现在我的一些同学又上去接替了他,他们的价值又在哪里呢?平心静气地想一想:给一个连带不了,给一个哨所又带不好,有什么资格谈追求、价值?环境造就人,环境更能考验人,经不起环境考验的人还会有什么造就?渐渐地,我似乎找到答案,我决心首先在这小小的哨所里做出一份答卷来。
我们的任务仅仅是担任警戒,空余时间我把战士组织起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,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望;我们成立了“哨所青年诗社”,面对大山抒发战士纯真的感情;我们举办晚会、音乐欣赏会,从中探索生活的主旋律。我们在荒芜的条件下开出了一块小菜地,播下了春菜籽,有了绿色的收获;我们在哨所四周栽下白杨、刺槐,还载了几棵柿子树,有了长期“安营扎寨”的样子了。于是,战士们感到生活充实了、丰满了,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。现在谁再说把小狗送走,他将会引起我们的“公愤”,——我想,今天我把这份答卷呈到同学面前,呈到最有资格做老师的战友面前,大家会满意的。
那么,我又是怎么看待现在的哨所呢?这里有春天最美丽的鲜花,有夏天最高雅的蝉鸣,有秋天最宽阔的视野,有冬天最壮观的雪景。有早晨最清新的空气,有傍晚最含蓄的诗韵。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供我们静静地学习、深深地思考——这是一个既单纯又有着丰富内涵的哨所。
1985年5 月,济南军区饶守坤司令员(前排左六,开国中将)、陈仁洪政委(前排左五,开国少将)等军区领导接见演讲报告会成员。后排左起三为作者。
最近,我和战友们开了一个玩笑,我说:待我年老隐退以后,就在这座山下盖一所别墅。那时,交通设施、交通工具有了保障,城乡之间缩小了差别,这里定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。那时,我会毫不惭愧地告诉小孙孙:“当年,你爷爷就在这山上的哨所里战斗过,这里当时就很美!”
(此文作于1985年5月,为在济南军区“有理想、献青春、保边疆”读书演讲会上的演讲稿)
评论